顶点小说网 > 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——上海市“智障人士阳光行动”报告 > 城郊智障人士社会融合案例研究——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

城郊智障人士社会融合案例研究——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

作者:上海市残联;华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顶点小说网 www.dingdianzww.com,最快更新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——上海市“智障人士阳光行动”报告 !

    【摘要】

    文章以上海市松江区

    “阳光之家”的设置与运作为例,探讨了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实践问题。www.Pinwenba.com作者分别从组织领导、落实以及管理制度方面对松江区的做法进行了总结,同时分析了松江区的实践特色,并就“阳光之家”的长效管理机制、功能定位以及人员培训等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

    智障人士社会融合松江

    一、 引言

    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、黄浦江上游,总面积605平方公里,人口63万,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。松江区辖有10个镇、4个街道,拥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、旅游度假区、市级工业区以及科技园区。截止2005年底,松江区共有持证智障人士3029人,其中有1855人(占61.24%)生活在家中。在实施智障人士“阳光行动”的一年中,全区已建成“阳光之家”18家,其中2家为示范型“阳光之家”,共招收智障学员696名。[1]

    二、 管理

    (一) 组织领导

    2005年初,区政府明确了“阳光工程”为区政府在2005年内122项实事工作之一。5月初,区政府向各镇、街道、园区和各政府有关部门下发了《松江开展智障人士“阳光行动”实施方案》的第77号文件,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,由农委、民政、劳动、财政等9家相关部门为成员的“阳光行动”专项工作领导小组;各镇、街道和园区按照区政府的要求,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,同时,区政府将这项工作纳入了当年对领导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围。此外,区政府还专门建立了“阳光行动”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召开会议,听取汇报,协调工作,对领导小组的9个成员单位也明确了相关的工作职责。

    (二) 落实

    1.经费

    “阳光行动”工程作为区政府当年要办的一件实事,被列入了当年的财政预算中,从而使实施这项工程有了经费上的保证。2005年,各级政府投入资金956万。此外,18家“阳光之家”全部列入各镇、街道和园区当年的财政预算,从经费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。同时与18家“阳光之家”结对的企业有32家,直接捐助的资金达56万。有的企业则通过捐助设备等形式为“阳光之家”提供支持,如中山街道的一家民营企业为当地的“阳光之家”捐赠了一辆价值10多万元的面包车。

    2.场地与设施

    各镇、街道和园区落实了辖区范围内的“阳光之家”所需要的场所。大多数“阳光之家”的面积在150—300m2左右,较大的“阳光之家”则达到600m2。有的镇(街道)通过改建原有房屋和场地以适应“阳光之家”的功能,如岳阳街道腾出了环境优雅、宽敞明亮的活动中心,叶榭镇让出了交通便利的街面房;有的镇(园区)则新建了功能齐全的“阳光之家”,如泖港镇和石湖荡镇为智障人士创设了温馨的生活、学习和娱乐的环境。泖港镇还特意将通向“阳光之家”的道路进行了修整,每天由镇政府的班车专门接送智障人士往来“阳光之家”。许多“阳光之家”配置了成套的设备:电教室内的空调、电视机、音响,康复室内的康复器材,多功能室内的活动器材,医务室内的常用药品等等。有条件的“阳光之家”还在室外安装了篮球架和健身器材,便于开展特奥训练。例如,五厍示范区在科技扶贫、扶残基地内划拨了1.5亩,投资了30万元,建造了一个600m2的多功能“阳光之家”,集智障人士学习、锻炼、康复等为一体。“阳光之家”内设立了图书馆、培训室、康复室、娱乐室、篮球场,在为智障人士服务的同时,还可以面向其他类别残疾人开展多项活动。“阳光之家”的21位学员通过学习与康复,有了明显的变化,其中有5名学员被推荐到企业工作,2名被推荐从事种植、养殖工作。[2]

    3.人员

    各镇、街道和园区拨出专门经费,为“阳光之家”招聘专门的助残员,保证他们有稳定的收入,安心工作。同时,区残联通过多种渠道对“阳光之家”工作人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。两年多来,先后举办过多次业务培训班,例如,2006年10—11月间,区残联借助辅读学校的力量对“阳光之家”工作人员进行了教学业务培训,通过跟班实习、听课、备课等环节的系统学习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教学基础知识;“阳光之家”指导中心于2006年7月举办了食堂管理人员食品卫生培训,邀请区食品药品监督所的执法人员就食品采购、储存、加工及环境、个人卫生以及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等知识进行了培训;邀请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师为“阳光之家”的工作人员进行制作“中国结”的培训。

    4.安置形式

    目前,松江区已初步形成以“阳光之家”为主导形式的智障人士社区融合安置模式,其安置方式主要有3种类型:

    第一种类型是全日制。目前采用这种形式安置的有442人,占全部安置人数的63.5%。智障学员每个工作日来

    “阳光之家”参加全日活动(通常为8:00—15:30),活动形式依智障学员的障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。例如,叶榭镇的

    “阳光之家”,上午主要安排早操、晨检、各类生活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简单劳动,下午为文化课学习、各类康复训练以及特奥运动和体育健身活动;岳阳街道对重度智障学员的安排是:上午的活动有早操、户外活动(包括跑步、羽毛球等)和室内活动(图画、折纸、看电视等),下午的活动则包括了唱歌、图画、文化课等内容。[3]

    第二种类型是定期活动。学员每周到

    “阳光之家”活动2次,主要活动内容为康复训练、特奥运动以及文化课的学习。目前采用这种形式安置的智障人士有151人,占全部安置人数的21.7%。

    第三种类型为上门服务。“阳光之家”派助残员前往智障人士家中提供服务,主要的服务内容为康复训练。采用这种形式安置的大多为重度、多重残疾以及往返“阳光之家”有困难的智障人士,目前采用这种形式安置的智障人士有103人,占全部安置人数的14.8%。

    (三) 管理制度

    在一年多的实践中,松江区各“阳光之家”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,为规范“阳光之家”的运作奠定了基础。

    1.“阳光之家”章程

    “阳光之家”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了章程。“阳光之家”章程中陈述了作为民办非企业组织的“阳光之家”的性质,“阳光之家”成立的背景、工作宗旨、组织管理、服务对象、服务内容和形式,也说明了申请程序、收费方法、监护人责任等等。[4]

    2.协议与规章

    每个“阳光之家”均制定了协议书。由当地残联和智障人士的监护人联合签署。在协议中,陈述了作为智障人士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,地方残联的权利和义务。协议书一式三份,分别由监护人、“阳光之家”和当地残联保管,有的“阳光之家”还根据实际情况,与监护人签定了补充协议。

    “阳光之家”还就各类人员(包括管理人员、助残员等)的职责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。

    3.档案与表格

    除了完成《上海市智障人士“阳光之家”个人档案》的填写之外,各“阳光之家”还设计了一系列适用于日常管理的表格,常见的有:

    《“阳光之家”入站申请表》(包括智障人士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、申请进入“阳光之家”的主要原因、服务需求情况以及地方残联审批意见等信息)、《“阳光之家”学员出勤记录表》、《“阳光之家”学员情况汇总表》、《“阳光之家”助理员出勤记录表》以及《“阳光之家”助理员上班时间表》等等。

    三、 特色

    一年多的实践,使松江区的智障人士“阳光行动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

    (一) 弹性化安置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在安置管理中,部分“阳光之家”能够采用弹性化的方法对智障人士进行灵活的安置,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,少数智障人士由开始的适应技能训练转入参与简单劳动,个别智障人士则进入了完全融合的工作环境。例如,永丰街道“阳光之家”的5名智障人士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,34岁的张某被推荐到东洋塑料着色剂有限公司工作,他的任务是在流水线上负责进料操作;33岁的许某在街道环境卫生服务社工作,主要负责几个小区的清洁卫生工作;19岁的颜某被推荐到中日合资上海友木强洪印务有限公司就职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,他们已基本适应了岗位要求。

    (二) 以简单劳动为依托对智障者进行康复训练

    为了使智障人士在“阳光之家”能得到更好的训练,为进一步的社会融合作准备,松江区残联积极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,为智障人士的简单劳动技能训练寻找突破口。佘山镇的“阳光之家”在佘山微型轴承厂的支持下开设了一个约有120平方米的小型轴承组装车间;叶榭镇的“阳光之家”承接了一家民营企业的保温钉加工工作;洞泾镇的“阳光之家”教会智障学员加工玩具;岳阳街道的“阳光之家”将参与简单劳动的智障学员按智障程度分为两组:程度较轻的一组承担相对复杂的劳动——加工汽车空调页片;程度较重的一组折叠医用纱布。为了保证劳动质量,“阳光之家”为他们准备了简易的模具,从事该劳动的智障人士只要记住几个简单的动作顺序,便可以完成整个工序。到目前为止,企业为“阳光之家”提供的简单劳动已达到19项。所选择的劳动项目都注意了智障人士的认知和能力特点,大多数智障学员通过训练后能够完成。实践证明,简单劳动的开展至少有两方面的成效:首先,智障人士通过参加简单劳动,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,比如保温钉的加工过程有助于智障人士精细动作能力、手眼协调能力、注意力、意志力等能力的发展。其次,通过参与简单劳动,智障人士有了部分收入,大多数“阳光之家”采用计件工资的形式向智障人士给付劳动报酬,虽然依能力的不同,智障人士通过简单劳动所获取的报酬也各有不同,但毕竟有了参与的机会,有了通过劳动收获的喜悦。

    四、 思考与建议

    短短一年的时间中,松江区的“阳光之家”从无到有,其发展速度和建设成效是显而易见的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,如何真正使“阳光之家”成为智障人士融合社会的媒介和桥梁,如何让“阳光之家”更有生命力,是我们应当进一步思考的问题。

    (一)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

    要想使“阳光之家”规范、持久地运作下去,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,在人员、经费以及管理体制上建立保障。从松江区的实践中,我们可以看到自上而下的机制构建过程,也能看到自下而上的努力。如果能够上下联动,充分思考、借鉴和实践,必将使管理机制更加完善。

    (二) “阳光之家”的功能定位

    现有的“阳光之家”为智障人士及其家属提供了一个学习、活动和交流的场所,但让智障人士走出家门仅仅是一个开始,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使“阳光之家”成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桥梁。与此同时,“阳光之家”如何能够因地制宜、因人制宜地开展活动也将直接关系到其功能目标的实现。

    (三) “阳光之家”的人员培训

    “阳光之家”的工作人员多为社会招聘人员,在松江区18家“阳光之家”工作的助残员共有86名,他们文化程度不高,没有专业训练的经历,两年多来,区残联举办了多次有针对性的培训,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,但面对差异极大的工作对象,在工作理念、工作技能上仍有明显的不足。尽管他们能够一人多岗、任劳任怨,有很高的工作热情、能安心工作,但如何能够将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?如何能在教育和训练中因材施教?如何能真正理解和接纳服务对象?要解决这些问题,“阳光之家”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还需要进行更加系统并富有操作性的培训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陆夏凤:《构建和谐社会,让智障人士沐浴在阳光下》,见《松江区残疾人联合会、松江区残疾人工作理论研讨文章汇编》,2005,56—62。

    [2]松江区残疾人联合会:《松江区实施智障人士“阳光行动”工作总结》,2005,1—6。

    [3]松江区叶榭镇残疾人联合会(代叶榭镇“阳光之家”):《协议》。

    [4]《叶榭镇“阳光之家”章程》。